嫦娥四号首次测量月球表面辐射:嫦娥探月升级史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从2018年成功着陆至今,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已经完成了22个月昼工作期的科学探索,在这六百多天里,月球车累积行驶五百多米,采集了大量样本和测试数据,科研团队利用科学载荷传回的数据,开展大量研究,取得诸多科学成果。
01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升空
主要任务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02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升空
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
03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
嫦娥三号工程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是中国航天领域技术最复杂、实施难度最大的空间活动之一。
04
2018年5月21日
“鹊桥”月球中继卫星发射升空
作为地月通讯和数据中转站,“鹊桥”可以实时的把在月面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出的科学数据第一时间传回地球,具有重大的科学与工程意义,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又一有力尝试。
05
2018年12月8日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
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空间维度上获取纵向剖面,从时间维度上研究古老的物质成分;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了解宇宙辐射、太阳风与月面物质相互作用的情况,以及月面物质成分的太空风化作用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月球表面宇航员所承受的辐射水平约为地球表面的200倍。这些辐射来自于外太空,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它们可以穿透人体皮肤并破坏DNA,从而导致癌症和其他不良健康影响。它们来自两个主要来源:月球零星地发射着强大的太阳耀斑,以及来自深空的不断不断的银河宇宙射线雨。
地球磁场的存在是保护地球生命的重要护盾
与地球不同,月球缺少磁场来偏转这种辐射。当射线撞击月球表面时,它会产生中性粒子(包括中子)的二次喷雾,该中性粒子比带电粒子的渗透能力更深。中子可能会粉碎并撞击人体内的质子,从而像台球一样传递动量,并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未来的月球基地可能会覆盖一层月球土壤,以阻隔太空辐射。©欧洲航天局
参考文献:
1.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9/moon-safe-long-term-human-exploration-first-surface-radiation-measurements-show
2.http://www.sastind.gov.cn/n112/n117/c6810035/content.html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6%8E%A2%E6%9C%88%E5%B7%A5%E7%A8%8B/8492213?fr=aladdin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